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湿地保护形势严峻

2009-04-18 美高梅

新华社上海8月7日电(记者叶国标)人口的压力、认识的偏差、开发的冲动、法规的空白、投入的不足、河流的改变、全球气候的变迁……种种主客观因素,使中国的湿地保护依然面临严峻形势。

  在日前在沪举行的“九段沙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”上,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庄国泰指出,中国的湿地正受到多种力量的冲击:由于房地产开发、过度围垦、填湖造地等,湿地正在缩小甚至消失;由于水陆污染,湿地的生态持续恶化;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,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。

  庄国泰说,与国际相比,中国在湿地保护上还存在三大不足:湿地保护领域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;政府的投入还十分有限;针对湿地的基础研究、科学管理还比较薄弱。湿地开发成本低,最易受到经济发展的威胁。由于过度开发、保护不力,中国湿地正在萎缩。东北的松嫩平原、三江平原湿地,50%-60%已遭破坏。原来从海南、广西一直延伸到杭州湾的中国沿海湿地红树林也遭到人为破坏,眼下已不多见。

  据介绍,中国的自然湿地面积达3620万公顷,占到国土面积的3.77%。中国先后建立了鸭绿江口、辽河口、黄河口三大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,并于1992年加入《美高梅》。

 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,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,因为具有调节水和养分的循环、蓄洪防涝、净化水质、支持维护湿地特有的动植物等重要功能,而被称为“地球之肾”。但是,令人忧虑的是,“地球之肾”正受到一次次的伤害乃至毁灭性的破坏。“湿地国际”主席迈克斯·菲兰逊博士指出,中国人口众多,希望获得更好的食物、住房和生活,这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。湿地的破坏和消退,不仅是中国的问题,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